当前位置:首页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朝花夕拾每章主要内容概括

时间: 招考资讯

《朝花夕拾》是一部融合抒情、叙事与议论的作品集,其核心在于记事,同时饱含浓厚的抒情氛围,并巧妙穿插议论,三者相得益彰,呈现出优美和谐且朴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朝花夕拾每章主要内容

《狗·猫·鼠》一文,作者阐述了仇猫缘由,借“猫”这一形象,讽刺了现实中与之相类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则回忆了作者童年与阿长的相处时光,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与感激。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重点描绘了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故事时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以及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境遇。

《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与摧残。

《无常》通过描述无常救人却遭毒打的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以及对人世不公的愤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录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的欢乐时光,以及在三味书屋虽严格却不失乐趣的读书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生活趣味与封建书塾教育束缚之间的矛盾。

《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为父亲延医治病的经历,描绘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及开方等表现,揭露了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琐记》则回忆了隔壁衍太太表面善待孩子,实则暗中使坏的行径,刻画了她自私自利、奸诈狡猾的形象。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以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范爱农》则描述了范爱农革命前的不满与追求,以及辛亥革命后遭受的打击与迫害,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以及对这位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角度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生动展现了其性格与志趣的形成过程。前七篇聚焦于他童年时在绍兴家庭与私塾的生活,后三篇则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最终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丑恶与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难险阻,寻求光明的奋斗历程。此外,作品还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

这部文集以记事为主,同时融入浓厚的抒情氛围与议论元素,三者浑然一体,优美和谐且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不时穿插幽默与讽喻,形象生动且格调明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的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其影响最广的笔名。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享有极高地位与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