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名人励志故事
那些在面对困难时仍坚守自己信念的人,最终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功。例如:孙敬、苏秦、爱迪生、苏格拉底、梵高等人。
国内名人励志故事
孙敬,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年少时勤奋好学,常常闭门独自读书,废寝忘食。长时间读书导致疲倦,他便用绳子将头发绑在房梁上,以防打瞌睡时影响学习。一旦打盹,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使他清醒过来继续读书。
苏秦,洛阳人,曾求见周天子未果,变卖家产到别国寻求出路。然而多年奔波仍未做成官,最终狼狈回家,遭受家人冷落。受此刺激,他决心发愤读书,钻研兵法,深夜苦读时用锥子扎大腿以保持清醒。这就是“锥刺股”的故事,体现了他刻苦读书的精神。
欧阳修晚年时,每天修改自己生平所写的文字,非常用心。夫人劝他不要如此折磨自己,他却笑道,不怕先生骂,只怕后人笑。
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了一个圆木枕头,称为“警枕”。每当需要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春秋时期,书是以竹简写成,通过绳子等编连起来。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反反复复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磨断了几次,足见其读书勤奋。
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有一天趁老师不在溜出门玩。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老婆婆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磨成针。李白听后惭愧不已,从此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家境贫寒,没有文凭和导师,但他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功了。他卧床三月仍翻书不止,便是最好的证明。
国外名人励志故事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童年多灾多难,早产、天花、猩红热等疾病接连侵袭。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领先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失去读书机会,便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打击,他仍未停下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命运对他极为残酷。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在战火中消逝,16岁时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卧床不起。但他与命运英勇抗争,不愿躺在功劳簿上向国家伸手。他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陪伴他披荆斩棘。
约翰逊博士,其父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次下雨,父亲想让他运书到赶集的地方贩卖,连续呼唤他三次,他正因专心阅读一本厚书而假装听不见。五十年后,他成名了,在同一天同一时刻,跪在街心忏悔当年不听父亲的话。
爱因斯坦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希望人类得到永久和平。他发表了许多反对法西斯战争、声援各国人民正义斗争的文章。这位科学家不仅对人类科学事业作出划时代贡献,他的反法西斯优秀品格也一直为人传颂。1932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政府命令他立即回国,他置之不理,甚至辞去了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职务,在普林斯顿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当他得知德国正在将核裂变用于军事时,便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提出警告。德国战败后,他又两次致函罗斯福,要求禁用原子武器,晚年一直进行着反对发展核武器和争取人类和平事业的斗争。
贝多芬在维也纳时,曾受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妇多方照顾,但他发现公爵并不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为一件家宝看待,觉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侮辱。有次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自己,便叫人去请贝多芬来演奏,被贝多芬拒绝。公爵亲自来请,并说了很多话表白往日恩典,贝多芬听后一句话也不说,冒着大雨走了。一回家,他就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得稀烂,并写信给公爵表示自己的立场。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了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了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
松下在事业陷入困境时,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插头只有一个。松下从中得到启发,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卖光,订货的人越来越多,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花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