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时间: 招考资讯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完备科学体系,同时,它也是一个在各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等,还涵盖了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外交战略、祖国统依靠力量、军队和国防建设、领导核心等多方面的理论。

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不盲目照搬书本和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这是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以此为基本国情依据。

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工作是非得失,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需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方面,强调改革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方面,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国际环境。强调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方面,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并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方面,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迅速、效益好的阶段。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不可能,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改善和加强领导及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党生死存亡。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民族人民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方面,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此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邓小平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举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使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重温和邓小平为何能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迈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要清醒认识中国国情和世界地位,明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努力和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并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指引方向,坚定信心,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