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志愿填报 \ 志愿填报 \ 正文

2026湖北物理类617分左右能报哪些大学 可以上院校及位次(公办、民办)

时间: 湖北 志愿填报

对于2026年湖北物理类617分左右的考生,可以参考2025年湖北高考录取数据来选择相近的大学。这些大学有的是公办有的是民办院校,主要分布在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浙江等省份,包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等。考生和家长可以作为初步参考。

2026年湖北物理类617分左右能报的大学名单及位次(公办、民办)

院校名称 性质 所在地 科目 分数线 位次 批次
湖南大学 公办 湖南 物理类 597 15562 本科提前批
西南政法大学 公办 重庆 物理类 589 19378 本科批
华东师范大学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602 13442 本科提前批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92 17921 本科提前批
上海海关学院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618 7990 本科提前批
扬州大学 公办 江苏 物理类 587 20410 本科批
暨南大学 公办 广东 物理类 588 19885 本科批
华东理工大学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606 11838 本科批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山东 物理类 591 18418 本科批
海军工程大学 公办 湖北 物理类 602 13442 本科提前批
大连理工大学 公办 辽宁 物理类 601 13848 本科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公办 江苏 物理类 592 17921 本科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99 14688 本科提前批
重庆大学 公办 重庆 物理类 613 9448 本科批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600 14274 本科批
香港城市大学 公办 香港 物理类 609 10764 本科提前批
上海电力大学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599 14688 本科批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公办 黑龙江 物理类 603 13014 本科批
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602 13442 本科提前批
北京科技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616 8567 本科批
南京警察学院 公办 江苏 物理类 586 20901 本科提前批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湖北 物理类 593 17446 本科提前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95 16516 本科批
西南大学 公办 重庆 物理类 608 11107 本科提前批
四川大学 公办 四川 物理类 617 8292 本科批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 公办 湖北 物理类 611 10072 本科提前批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湖北 物理类 608 11107 本科批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陕西 物理类 615 8880 本科批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99 14688 本科批
南京师范大学 公办 江苏 物理类 599 14688 本科批
西北政法大学 公办 陕西 物理类 586 20901 本科批
广西医科大学 公办 广西 物理类 607 11457 本科批
深圳大学 公办 广东 物理类 585 21489 本科批
天津医科大学 公办 天津 物理类 592 17921 本科批
中国农业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614 9153 本科批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公办 广东 物理类 595 16516 本科批
深圳技术大学 公办 广东 物理类 599 14688 本科批
国际关系学院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94 16966 本科提前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江苏 物理类 590 18888 本科提前批
东华大学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603 13014 本科批
上海理工大学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589 19378 本科批
空军预警学院 公办 湖北 物理类 587 20410 本科提前批
南京审计大学 公办 江苏 物理类 585 21489 本科批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上海 物理类 597 15562 本科批
东北师范大学 公办 吉林 物理类 606 11838 本科提前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86 20901 本科批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98 15137 本科批
兰州大学 公办 甘肃 物理类 594 16966 本科批
重庆医科大学 公办 重庆 物理类 585 21489 本科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公办 北京 物理类 589 19378 本科批

注:表格中的大学分数线来自各省教育考试院,表格根据考生分数,向上浮动2分整理。由于文章字数限制,只展示50个大学分数线,更多院校请使用【学究网志愿】查看!

大学简介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由位于渝中区的袁家岗校区和位于重庆大学城的缙云校区组成,校园总面积2650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724人,其中博士生1601人,硕士生7249人,本科生18044人,专科生331人(支援少数民族项目),留学生499人。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