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志愿填报 \ 志愿填报 \ 正文

新高考江苏579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 2026院校名单推荐

时间: 江苏 志愿填报

2026年新高考江苏579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下面学究网小编根据学究网志愿提供的数据推荐一下2026年新高考江苏579分左右能上的大学,其中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分数线为573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分数线为576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重庆交通大学分数线为571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上海海洋大学分数线为581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分数线为581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汕头大学分数线为570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等等,具体名单请见下文表格:

2026年新高考江苏579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

院校名称 所在地 科目 分数线 批次
河南大学 河南 历史类 578 本科批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历史类 581 本科批
西藏大学 西藏 历史类 575 本科批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 物理类 574 本科批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 物理类 575 本科批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 物理类 573 本科提前批
江汉大学 湖北 物理类 571 本科批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历史类 580 本科批
南通大学 江苏 历史类 570 本科批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 物理类 572 本科批
桂林医科大学 广西 物理类 577 本科批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历史类 573 本科提前批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历史类 575 本科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历史类 571 本科批
郑州警察学院 河南 历史类 569 本科提前批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 物理类 575 本科批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物理类 570 本科批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历史类 574 本科批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历史类 579 本科提前批
承德医学院 河北 物理类 578 本科批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历史类 571 本科批
江苏大学 江苏 历史类 572 本科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物理类 573 本科批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物理类 571 本科提前批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广东 物理类 578 本科批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历史类 580 本科批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历史类 570 本科提前批
延边大学 吉林 历史类 576 本科批
川北医学院 四川 物理类 576 本科批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历史类 571 本科批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物理类 571 本科批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物理类 573 本科批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物理类 581 本科批
深圳技术大学 广东 历史类 580 本科批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物理类 575 本科批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物理类 570 本科批
集美大学 福建 物理类 581 本科提前批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 物理类 581 本科批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历史类 571 本科批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物理类 581 本科批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物理类 579 本科批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物理类 577 本科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 物理类 572 本科批
云南警官学院 云南 物理类 577 本科提前批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历史类 579 本科批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物理类 575 本科提前批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历史类 573 本科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历史类 573 本科批
新疆大学 新疆 物理类 575 本科批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物理类 581 本科批

注意:不同大学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学可能对少数民族考生、农村考生等有特殊政策,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提前了解这些政策,以便更好地规划考生的志愿。

大学简介

新疆大学

发展理念及办学目标

新疆大学始终秉承“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坚守“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立足新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抗大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办学特色,坚持“建强工科、优化理科、繁荣文科、促进交叉”的学科建设理念和办学优势,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特色鲜明的研究型一流大学,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区域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社会服务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