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广东高考排名228000-229000名之间能上什么大学及专业 2026可以报11所院校【附冲稳保学校推荐】

时间: 广东 招考资讯

2026年广东高考生成绩排名在228000-229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507组排名228417位、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104组排名228102位、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505组排名228767位、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509组排名228972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202组排名228623位、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503组排名228988位等等。学究网小编整理出广东高考排名在228000-229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广东考生填报志愿。

2026年广东高考排名228000-229000名之间能上的大学及专业

1、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在广东509组排名在228972位。

2、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在广东503组排名在228916位。

3、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在广东504组排名在228809位。

4、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104组排名在228102位。

5、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506组排名在228385位。

6、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在广东503组排名在228988位。

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广东202组排名在228623位。

院校名称科类名称专业组代码招生类型及校区位次排名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510-228008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提前批104-228102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506-228385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类507-228417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502协同培养2285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物理类202-228623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历史类505-228767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物理类504协同培养228809
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历史类503-228916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509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28972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历史类503-228988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2026年广东排名228000-229000名之间冲稳保院校推荐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学校层级推荐院校志愿顺序建议报考策略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后面(如第7到10志愿)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2026年广东全省排名228000-229000名之间大学简介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于2010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所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行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特色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占地面积450亩,在校学生近1.2万名,教职工600多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是环保部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节能示范单位、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首批十个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学校现有幸福、楼观两个校区。幸福校区位于西安市幸福林带,楼观校区位于西安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以新模式、新机制于2004年创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学学科为主体,以智能建造、管理艺术、信息机电等学科为特色,兼有文、理、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始建于1991年,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基础上设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8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34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凝练了“用‘铁血精神’育人,造就新时代‘铁人铁军’”的应用型办学特色。现设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高科技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1个教学科研单位;设有30个本科专业,完善了以工学为主,轨道交通类(领域)学科专业为重点,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和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积极培育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集群设置专业,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有省级应用特色学科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课程23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