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各专业在辽宁录取分数线 2026辽宁考生多少分能上郑州大学
时间:
辽宁 高考分数线
郑州大学在辽宁招生中,历史组和物理组的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有所不同。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0分,其中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商业智能管理)、会计学]598分、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598分、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592分、法学615分、英语592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600分,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其中安全工程593分、英语592分、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588分、机械类(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607分、基础医学583分、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600分。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以下是郑州大学在辽宁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相关信息。
郑州大学历史类各专业在辽宁录取分数线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459 | 郑州大学 | 3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国际政治) | 590 |
459 | 郑州大学 | 6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592 |
459 | 郑州大学 | 7 | 英语 | 592 |
459 | 郑州大学 | 2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商业智能管理)、会计学] | 598 |
459 | 郑州大学 | 13 | 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 | 598 |
459 | 郑州大学 | 5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600 |
459 | 郑州大学 | 4 | 法学 | 615 |
郑州大学物理类各专业在辽宁录取分数线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459 | 郑州大学 | 34 | 土木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土木工程) | 572 |
459 | 郑州大学 | 69 | 康复治疗学 | 575 |
459 | 郑州大学 | 38 | 物流管理 | 580 |
459 | 郑州大学 | 55 | 基础医学 | 583 |
459 | 郑州大学 | 33 | 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588 |
459 | 郑州大学 | 6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589 |
459 | 郑州大学 | 42 | 生物科学类(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 591 |
459 | 郑州大学 | 7 | 英语 | 592 |
459 | 郑州大学 | 40 | 安全工程 | 593 |
459 | 郑州大学 | 1 | 经济学类[经济学(数智经济)、金融学] | 595 |
459 | 郑州大学 | 25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597 |
459 | 郑州大学 | 31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 | 600 |
459 | 郑州大学 | 26 | 物理学类(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 605 |
459 | 郑州大学 | 60 | 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学院) | 605 |
459 | 郑州大学 | 32 | 机械类(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607 |
459 | 郑州大学 | 24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609 |
459 | 郑州大学 | 49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610 |
459 | 郑州大学 | 46 | 信息安全 | 612 |
459 | 郑州大学 | 54 | 人工智能 | 613 |
459 | 郑州大学 | 29 | 自动化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614 |
459 | 郑州大学 | 30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615 |
459 | 郑州大学 | 4 | 法学 | 615 |
459 | 郑州大学 | 5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16 |
郑州大学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85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东校区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研究生近3万人,以及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23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校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围绕一流大学建设中长期任务与“221”战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